山东大学美高梅线上开户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将教学融入学生心灵,方能不负初心和使命

发布日期:2017-07-04    作者:     来源:    

199EF

郑敬斌,山东大学美高梅线上开户院长助理、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山东省高校思想教育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理论学习》编辑。近年来,郑敬斌先后主持完成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编撰学术著作2部,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教育学刊》《红旗文稿》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首届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等奖励6项。

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运用贴近90后学生的话语表达,使郑敬斌变成了学生眼里的“段子手”,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男神”。2017年,由他打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抛锚式教学模式”入选山东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并被《光明日报》报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天生乏味”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很多地方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枯燥、生硬、乏味”“学生不欢迎,老师没动力”,似乎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印象;“内容老到掉牙,形式常年一套”仿佛也已成为不少学生的“共识”。但在郑敬斌的课堂上,却呈现出了生动有趣、讨论热烈的另一番场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否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党大还是法大?”“私营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在哪?”学生围绕着这些尖锐的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课堂气氛热烈。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活”了、“热”了!

而让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热”起来的奥秘源自于问题抛锚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尝试。近年来,为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刻板印象,使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郑敬斌在自己的课堂上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实施问题抛锚式教学模式改革,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和欢迎。

“盛装登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留住学生的心

问题导入、分组研讨、鼓励争鸣,既是郑敬斌上课的“法宝”,也是问题抛锚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法门”。

对于90后和00后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依然只停留在“教师拿着教材照本宣科,板着面孔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势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留住学生的心。为提高课堂吸引力,留住学生的心,郑敬斌积极探索实施了问题抛锚式教学改革。

这一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教学问题,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主动生成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生们说:“在课堂上,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是什么’的回答、‘为什么’的追问,更是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我们乐于参与,这样的课程我们愿意学习。”

学生最关切的问题成为课堂的重心

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大弊病。在郑敬斌看来,教师如果可以准确把握学生所思所想,以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教学,学生自然会参与到课堂中来。为此,郑敬斌坚持以问题为主线,构建“问题导学式”的抛锚教学过程,建立了“展示问题、分组讨论、点拨示范、范例迁移、反馈总结”的教学程序,通过具有科学性、层次性问题的设置,加上艺术性、趣味性的启发引导,极大促进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合情推理和自主探索。

把握学生认知,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的“风向标”。开展问题抛锚式教学必须真实把握学生的生存和思想状态。专业课教学虽然也坚持问题导向,但问题可以不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本人,来自学生现实。为此,郑敬斌坚持通过随堂反馈、问卷调研、访谈座谈、网络互动等手段收集问题,力图准确把握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郑敬斌笑称:“在当今数字媒体人时代,必须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O20’。”

在把握学生认知、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的过程中,郑敬斌不断尝试运用好切近学生特点的现代技术手段。在郑敬斌的微信、QQ通讯录里有很多学生好友,既有以往课堂的学生,也有现在正进行课程学习的学生。运用微信、QQ,既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直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也可以通过学生发布的朋友圈、状态来系统审视学生所关注的问题。认清大学生的认知现状,成为把握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问题抛锚式教学的“风向标”。

进行问题梳理,系统搭建通往学生心灵“彩虹桥”。问题抛锚式教学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切入点。但与传统专题教学根据要点来选择、预设或编织虚拟问题不同的是,抛锚式教学问题的选取讲求“真实情境”,选取的问题需为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的重大关切问题。抛锚式教学深入研究学生,准确把握学生所学所想,避免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的“目中无人”。如果说认清大学生的认知现状是开展教学的“风向标”的话,那么聚焦学生关注的问题则是通向其心灵的“彩虹桥”。

设计问题体系,精心设计教育教学的“邀请函”。把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的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加以研究分类,在准确领会教材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实现教材内容体系向教学内容体系的转换,建构以学生困惑问题为逻辑起点的教学内容体系,力求把统一的教材内容体系转化为反映学生思想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体系,是问题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为了提高问题的吸引力,郑敬斌在设计问题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强化问题的针对性,并努力运用切合学生思维特点的话语表达来设置问题。学生笑称“郑老师很逗,有说相声的潜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就像一张又一张的邀请函,邀请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

开展问题解答,打造教育教学的“金钥匙”。在郑敬斌看来,“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教师的角色定位需要用时代的眼光进行全新审视。在社会发展比较缓慢、知识更新速度及知识总量增加相对迟缓的背景下,老师因为阅历和经验的相对充足,是可以基于“闻道有先后”而胜任“授业、解惑”职责的。但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教师的传统定位显然难以成立。

本着这样一种理解,郑敬斌在课堂上坚持和秉承教学相长的理念,将学生视为平等的主体、课堂的资源,努力创建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民主自由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可以在积极的教学参与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于是,一名懒得思考、从不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无法通过课堂考核,这成为了问题抛锚式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大变化之一。

问题抛锚式教学坚持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切入点、思想碰撞的焦点,紧紧围绕问题开展逐次展开教学实况,将教学的着力点最终落脚于问题的回应与解答上,力求通过激烈的讨论以及有冲击力的问题、答案让课堂“燃烧”起来。为引导学生参与,郑敬斌将课堂参与纳入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学生阐述观点、参与互动。这一小小的变化,“逼”出了学生高质量的提问,“逼”出了学生优质的课堂参与,学生们的已有知识资源和创新思维被激活出来,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

在问题抛锚式教学改革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任务是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发展过程面对的、存在的、困惑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社会价值和规范体系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而问题抛锚式教学切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也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以问题讨论的方式、以问题展开的逻辑为主线进行教学,在实践中由于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受到学生一致欢迎和好评。

讨论、辩论甚至是争论,逐渐成为教学的常态,教学从传统的理论灌输,变成师生间的共同探讨,学生从“旁观者”真正转变为“课堂的主人”,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受也由“索然无味”到“意犹未尽”……尤其是依托于学生思想困惑和问题的教学设计,对于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因此让郑敬斌变成了学生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好朋友”。

郑敬斌的办公桌上,一直放着一张明信片,被郑敬斌认为是“最幸福、最珍贵的礼物”。明信片是一位毕业在即的学生送给他的,是为了感谢老师在自己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对自己的激励。这一“礼物”,成为了问题抛锚式教学效果的缩影,也成为了激励郑敬斌不断前行的最大动力。

问题抛锚式教学改革既使学生在课堂上领略了不同风格的教学,又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激励机制,为教师专家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依基于抛锚式教学实践探索,作为青年教师的郑敬斌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难点问题解答项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课程自建项目等多项教研教改立项,并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杂志发表了以问题解答为内容的教研论文。

不懈努力、砥砺前行,方能不负初心和使命

行百里者半九十。郑敬斌说,对于美高梅线上开户这个大家庭而言,他还是一名新兵。在这个大家庭里,有太多他敬仰的优秀教师正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着人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刻板印象,这种氛围促使他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不落后太远。

郑敬斌感激学院大家庭在五年前对自己的接纳,更感恩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里学院给予的无私帮助。“2015年,山东大学美高梅线上开户入选全国首批重点美高梅线上开户,这对于我们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将促使美高梅线上开户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努力做到更好,方能担负起这份责任。”目前,问题抛锚式教学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等待探索。“只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不负初心和使命,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这是深深植根于郑敬斌心中的一股信念,也将成为他继续努力的不懈实践。